海参是一种被人们广泛食用的海产品,我国有20多种可以食用的海参,其中以北方刺参的品质最佳。海参作为海产八珍之一,不仅是高蛋白、低脂的营养保健品,还具有药用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海参消费逐渐增加,高档海参及其制品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也促进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 海参的养殖现状 ·】——»
根据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6年,全国海参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海参养殖产量逐年递增,2016年的产量超过20万吨。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海参养殖体系。北方海参以东北地区、辽宁、河北为代表,其中辽宁的海参养殖起步较早,刺参养殖及其深加工产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
南方海参以福建、浙江为代表,其中福建的养殖受到技术限制,大多选择北方海参苗种,而浙江由于南方气候优势,可缩短海参的生长周期。目前市场上海参苗种主要来自东北地区和辽宁,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16年这两个省份的海参苗种占比超过98%。
«——【· 池塘养殖的应对措施 ·】——»
从当前海参池塘养殖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海参养殖、育苗等技术不够规范和科学,整体的管理经验也不足,滥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等情况时常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海参养殖环境和海参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滥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海参池塘养殖来说,它是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历史并不长,整体技术也相对落后,这给产业的推进带来了一些阻碍。
水质的调控技术存在落后,对于水质过肥或过瘦的问题,没有科学的处理对策,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微孔曝气装置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管道堵塞、管路温度过高、电机易烧毁以及增氧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国内的海参养殖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养殖模式相对单一,当前主要参考的地区主要是大连地区,采用的是单养模式。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开始探索海参与对虾混养、海参与海蜇混养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这影响了最终的养殖产量。
为了促进海参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这包括提高混养技术的效益和稳定性,优化养殖环境,改进饲料配方和管理技术,以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还需要加强不同地区间的合作和经验分享,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促进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合作,相信海参养殖业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果。
为了改善海参养殖的品种和质量,可以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来筛选出优质的苗种。在海参品种选择方面,山东、大连等区域可以作为首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海参品种相对较好。
虽然所选用的苗种已经经过一定的培育处理,但它们在低盐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仍然较弱。因此,可以采用无公害的苗种技术来优化育苗过程,以提供给养殖人员最优质的苗种。
通过合理利用无公害的苗种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适应低盐环境的优质海参苗种,提高其养殖成功率和产量,养殖人员还应加强苗种的管理和保养,为海参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饲料以确保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在水质调节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微生态制剂。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每年春季进行,保持8至12天的间隔频率,结合池塘的水质和底质状况,选择并使用适合的微生态制剂。
对于处于较低pH值的水体,使用芽孢杆菌制剂是最合适的,它可以发挥出亚硝酸盐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严禁直接投放微生态制剂到水体中,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先将微生态制剂放入红糖水中进行3至5小时的活化,然后再使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水质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水质稳定性和底质的健康状态,通过合理运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促进海参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微生态制剂之前,养殖人员应对制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使用以确保最佳效果和安全性。
加大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在海参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力度是很重要的。通过采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效果:降低能耗、提高风机利用率,并能够为多个池塘提供氧气供应。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为海参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由于使用微孔曝气技术可以将氧气直接输送到水底,这样就可以减少了氧气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氧气利用效率。
此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降低能耗,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以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针对当前海参养殖单一养殖模式的风险,注重多品种混养模式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有效地利用海参池塘空间和饵料可以增强养殖的生态效益,其中海参和虾的混养模式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选择。
在海参正常养殖的情况下,一般每亩放养4000只虾苗,并且无需进行投饵,在这种模式下相应的虾养殖产量大约为10至20公斤,而一亩地可以获得很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混养模式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例如,需要合理控制虾苗的放养密度,以确保海参和虾之间的空间和资源竞争不会过大,还需要注意合理调节水质和饵料供给,保证海参和虾的生长需求。
«——【· 养殖中所出现的宏观问题 ·】——»
目前关于海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海参的生理机制,尤其是海参疾病的发生机理了解还不够清晰,整个海参养殖行业缺乏统一的养殖饲养比标准,这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入探索海参的生长特点,研究海参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和外界环境的需求,以及海参品种特点。
基于这些要求可以找出符合地方海参品种特点的科学养殖方法,为提高海参养殖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海参养殖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助于准确掌握海参的生长规律和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动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海参质量资源开发与保护体系,许多优质资源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种质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养殖品种选育缺乏优质资源的支持,经过几代的养殖,海参的质量逐渐下降,原本的优秀性状未能延续下来导致苗种生长速度减缓、患病率提高等情况。
为了提高海参的质量,可以利用基因技术充分发挥其潜力,尽可能地使海参表现出需要的性状。通过精细筛选、引进和培育具有高受精率、高成活率以及优质性状的种质资源,可以提高海参的养殖效益和品质。
通过基因技术的利用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可以推动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确保优质海参资源得到保护和利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参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出现疾病,如化斑症、腐皮综合症等,这对海参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威胁。
渔户为了防治海参疾病普遍采用土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但其效果有限,反而增加了养殖成本,总体来看,海参疾病防治药物的需求还在这个循序渐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海参疾病防治科学措施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渔户上报海参的疾病情况,由相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诊断。
顺便加强对海参疾病专用药品的研究,提高药物防治效果,通过宣传和推广科学防治措施,并不断改进药物的防治效果,可以帮助渔户有效预防和控制海参疾病保障养殖业的稳定。
海参养殖对设施和工艺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配备显微镜、培养箱、水处理设备等设施,另一方面需要规范的养殖工艺,当前许多养殖场的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难以为现代海参养殖提供有力支持。
其实可以针对现有设施进行改进,提高性能和功能。同时,根据海参的生长特点,完善养殖工艺,确保对海参的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优化养殖设施和工艺可以为海参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海参养殖需要养殖人员具备健康的养殖观念,掌握准确的海参生物知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
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的作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养殖人员宣传海参生物知识和科学养殖技术,在线上平台上发布养殖学习视频重点强调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在线下可以对渔户的海参养殖进行现场指导,并发放宣传册,同时以地方海参示范养殖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提升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养殖人员对海参养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推动海参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
«——【·海参养殖的前景展望 ·】——»
海参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的海参养殖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型养殖项目,养殖成本大致为每亩两万多元,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净收入与成本,海参养殖仍然具有可观的利润。
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观念越发强烈,而海参作为一种医疗保健品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这促使海参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海参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辽宁,但现阶段正向福建、河北等地拓展。由此就可以分析出海参养殖还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养殖产业在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并贴近市场需求,海参养殖行业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好参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60